教育部昨天舉辦戶外教育分享會,並將今年戶外教育宣言升級為二點零版。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戶外教育不只是旅行、遊樂,應該是重要、不可或缺的學習活動。不過,家長團體憂心,多數戶外教學行程、景點沒什麼變化,每次一、兩千元跑不掉,教育意義又不明,對弱勢生恐造成負擔。
新課綱鼓勵中小學辦戶外教育,帶學生走出教室學習。教育部今年修法將戶外教育由一年一次改為一學期一次,本學期上路。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武曉霞說,教育部今年將戶外教育宣言升級為二點零版,主要是宣示戶外教育與新課綱不可分割性。另一主旨是宣示戶外教育與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的關聯,更具前瞻性。
潘文忠說,教育部一○三年說服六十多名立法委員,寫成正式的戶外教育宣言,全面推動戶外教育。一○五年啟動推動戶外教育實施計畫,每年補助地方政府與學校五千萬元。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說,戶外教育既被列為學習一環,應富含教育意義;政府既然強調戶外教育重要性,也應讓家長知道教學目的,否則家長容易認為是亂花錢。
中華民國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秘書長陳啟利說,戶外教育應積極引導學生做行前準備,例如辦理地方文史考察行程,讓學生事前找資料、過程中進行小組討論等,更能提升戶外教育實質意義。
針對戶外教學可能讓家庭花費增加,武曉霞說,一○八課綱有自主學習課程,中小學若開戶外教學自主學習課,國教署會補助。各校辦理時也會顧慮經費和弱勢生,不讓花費過高。
教育部昨天也展示全台十一所中小學實施戶外教育成果。宜蘭岳明國小帶學生探索海洋,校長黃建榮說,學校開帆船課、淨灘活動,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及感恩大海的心。台北啟明學校學生江品翰說,他參加學校開的高空大擺盪和都市定向課,讓他勇氣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