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69
  • slider image 70
  • slider image 71
:::

影片觀後感~OSAMA少女奧薩瑪

適用年級:
類別標籤:
李淑敏 於 2012-01-08 21:03:59 發布,已有 1756 人次閱讀過

影片:OSAMA  中文片名:少女奧薩瑪
   《少女奧薩瑪》的導演席迪克.巴馬克(Siddiq Barmak)是阿富汗人,這是他在塔利班政權垮台,聯合國接管阿富汗後回到故鄉所拍的第一部劇情片,光看得獎紀錄就夠唬人的: 2003坎城影展的金攝影機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2004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
    不去討論得獎的豐功偉業,拿到這個片子時,我第一個動作是去搜尋「OSAMA」這個名詞,如果用google來搜尋,最早出現的是一家廚具品牌,再來就是賓拉登(Osama bin Laden)。「OSAMA」的阿拉伯文小名,其實是個中性的名字,男人女人都適用,本片女主角以此為命,我猜想是要反應同名下的賓拉登與小女生的矛盾處境。性別易位在我們的故事小說中,總是賦予突破現況的使命:花木蘭雌雄莫辨,卻給自己賺得美名;祝英台女扮男裝,與梁山伯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佳話;但少女奧薩瑪中的主角,在中性的名字與好友奮不顧身的維護下,只是讓我們看到一個包裝在男兒軀體下最無助的女兒靈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阿富汗一直是父權為主的國家,大男人認為女人露臉露腳都是丟臉的事,讓老婆和別的男人講話更是男人的奇恥大辱,但是家裡男人都死光的家庭,女人卻不拋頭露面去工作,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而這樣的社會形態已經延續多久了?影片中的老奶奶不斷地用彩虹傳說來安慰饑寒交迫的媳婦和孫女,傳說中形容拚了老命去工作養家的少男,實在吃不了苦了,只盼雨後能見到彩虹,因為在彩虹底下,男人就會變成女人,就不需要再賺錢來養家。這故事或許在述說男人的辛苦,那女人在家裡的角色是附屬嗎?在影片中,其實導演用了很多的時間來表達那種女人只是個附屬品的社會,而這種想法不只是男人這麼認為,連女人也這麼認為。
    為什麼少女奧薩瑪跟花木蘭、祝英台的表現差異這麼大,我想最大重點在:「自我價值的認定」,花木蘭是恨不得自己就是男的,可以光明正大代父出征;祝英台不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方式,心嚮往更高更廣的世界。所以他們能夠瞭解男女在這個社會的差別在哪裡,他們想要突破性別差異的目的是什麼,於是心有了方向,前進才有方向。但少女奧薩瑪雖然身在於我們都認為性別歧視太超過的社會卻完全沒有自覺,她只是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遇到事情只會哭著找媽媽或朋友,卻完全沒有自己反抗的念頭,一樣的耐來順受。
    被施暴的不知道自己被施暴,被圈養的不知道自己是被關在籠子,被不正當對待的卻認為理所當然,是我看完這部片子最直接的感受。幸運的,我們是生活在比較民主的國家,對未來人生還有希望。
報告人:李淑敏
 

:::

快速登入

輔導團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