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69
  • slider image 70
  • slider image 71
:::

海洋底下的綠色草原:海藻

適用年級:
類別標籤:
陳春香 於 2018-09-12 11:30:00 發布,已有 370 人次閱讀過

夏天來臨,我們通常會從潮池的觀察,轉而到開闊的海灣浮潛。這是因為潮池位於海蝕平台,夏天的溫度常常超過30度C,海蝕平台一片乾枯,潮池常常處於低水位,導致海床的泥沙輕易揚起,海水混濁,能見度低,海洋生物似乎亦紛紛避暑,遷移到更深更涼的海域。潮間帶上春天綠意盎然的藻類早已遭烈日曬乾白化,甚至消失殆盡。

於是我們轉移陣地,到東北岸的一處海灣。由於是開放海域,潮起潮落非常明顯。例如中午退潮,到了傍晚五六點,浪潮洶湧,海流湍急,海域任一角落都無法倖免,所有輕易被飄起的物質例如海藻,都似乎被鼓譟起來。時間的變化痕跡如此令人措手不及。

這片海域最明顯的特徵即有許多各樣的海藻。海域最淺處有綠色海藻,細長如緞帶的綠色石蓴在岩石間隨浪搖曳,有時候石蓴茂密得不得不撥開來,才能往前游。再往前,馬尾藻如一大簇灌木林,競相往上生長。原來馬尾藻上均有如小珍珠般的氣囊,有助於馬尾藻往上浮。黃綠色成串的葉叢隨藍色海流搖曳,常常會有一群幼魚在其中穿梭,令人心曠神怡。

馬尾藻底下則有小石蓴,紅色珊瑚藻,褐藻等。另外亦有葡萄藻,如成串綠色的小葡萄,還有舖成綠色毯子的指枝藻。色彩斑斕的海藻編織成一片如畫般的景象。

也許是因為這裡海域的海藻豐富多樣,甚至吸引了綠蠵龜前來啃食海藻。

喜歡吃食海藻者,除了大型動物如綠蠵龜外,當然就是人類,幾乎所有柔軟的藻類均能食用。由於藻類提供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DHA、不飽和脂肪酸等高度營養,成為一種新的食物選擇。國內沿海地區,有業者成功養殖葡萄藻以及其他藻類,製成海藻食品、護膚品甚至保健品。

在荷蘭,亦有業者在沿海地區用懸吊的方式養殖褐藻,提供消費者新鮮和乾燥的海藻,以多元的方式運用海藻資源。當地餐廳將海藻拌入豆腐,製成素漢堡。

海藻已然成為健康食物的選項,在全球糧食危機中,不失為另一種營養的來源。

海藻是許多生物的棲地。最顯著就是當春天來臨,藻類亦方興未艾,正是海兔上岸食用海藻的時候。海藻間常有海兔的卵條,成千上萬,海藻似乎擔負起海兔繁衍的重任。

每次在海裡看到海葡萄,我們最期待在海葡萄叢中發現海天牛。海天牛以海葡萄為食,全身綠色海藻色,完全擬態,完全融合周圍環境。海天牛將海藻的葉綠體轉嫁到自己的身體,讓自己也與植物一樣能夠行光合作用。在一次浮潛中,同伴在海灣裡舉起海藻攝影的時候,完全沒有察覺竟然有一隻海天牛就在海藻上。直到整理照片的時候才發現,不禁為之扼腕。

海藻因此立體的構造,成為小小生物棲息或是藏匿之處。例如正在踽踽獨行的海扁蟲,或是攀附在馬尾藻枝莖上的海蛞蝓,甚至還在指枝藻上發現小如蠕蟲的長尾柱唇海兔,極為滿足的蝸居於此,可能就是終其一生以此為家,啃食海藻,繁衍下一代,以海藻為天地。即便海藻漂流海面,只要緊緊守住,天涯海角,亦毫無所謂。

海藻、珊瑚礁與草食性珊瑚礁魚在海洋中扮演金三角關係。如果珊瑚礁因為溫度過高,導致共生藻離開,珊瑚白化,海藻則會佔據珊瑚礁,猶如蔓草盤纏著了無生趣的珊瑚礁廢墟。

而另一方面,如果草食性珊瑚礁魚例如雀鯛、鸚哥魚等,遭到過度捕撈,則無法抑制海藻的生長,這等於是與珊瑚礁競爭生存空間。就如熱帶雨林一樣,所有的植物均競相爭取陽光,行光合作用。珊瑚的共生藻亦須有陽光行光合作用,而海藻更是完全仰賴光合作用獲取養分。如果沒有草食性珊瑚礁魚制衡海藻的生長,則會影響珊瑚的發展。

夏天已接近尾聲。天氣轉涼,海蝕平台在適當的時序即會換上綠意盎然的藻類,小朵紫菜如花般也會綻放在濕滑的礁岩。屆時海兔也從茫茫大海中聞藻而來,聚集啃食海藻,而釣客也將刮除綠藻,往海裡丟擲作為魚類的釣餌。如果,人為因素少一點,則海洋資源與生態則能永續。

:::

快速登入

輔導團選單